财政赤字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根据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需要,2025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上我国GDP规模不断增加,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总支出会进一步扩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加大,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什么是财政赤字率?如何确定赤字率?所谓的3%赤字率“红线”能否突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深入解读。
赤字规模是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赤字率用于衡量财政赤字相对于经济规模的大小,能够反映国家财政的整体状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范庆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赤字率并非是一种直接的财政工具,而是政府调整财政政策的依据和政策效果的总体反映。
具体来说,通过设定目标赤字率,决定政府财政政策的整体导向,进一步影响和体现在具体财政工具的使用上,并最终形成实际赤字率。综合来看,其他财政工具是政府调节赤字率和实现宏观治理目标的手段,而赤字率则是其他财政工具实施的结果。
记者注意到,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出当年拟安排的赤字率,这里涉及的财政赤字仅仅是公共财政预算的赤字,靠中央发行国债和地方发行一般债券来弥补。
关于如何确定赤字率,廖岷在发布会上表示,确定赤字率,需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增长潜力、宏观调控安排、财政收支形势,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因素。实际上,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高赤字率,加强逆周期调节,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范庆泉表示,赤字率的提高,意味着政府将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支出提振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增强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由于赤字率能够综合性地反映财政政策方向和力度,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公众对此关注度较高。也正因此,赤字率的调整是一种显性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在全球宏观经济疲软、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政府提高赤字率能够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拉动内需,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财政赤字率的提高传达明确的政策含义,能够引导和修复市场主体信心,对于预期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范庆泉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包括国内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与消费疲软及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更严厉的对华政策等因素,如果考虑到为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达到5%左右的目标,中国可以适度放宽财政赤字限制,即使2025年财政赤字率突破4%,也是合理且必要的选择。
西南财经大学地方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主任刘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2025年的赤字率也许会提高到3.5%—4%。
此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5年全年有望安排赤字率在4%至4.5%,这意味着赤字规模将达到约5.5万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比过去有了显著提升,但考虑到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债务水平整体平稳且健康,特别是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较低,这一提升幅度并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
范庆泉表示,判断赤字率是否在合理区间运行,最重要的标准是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可持续的债务水平意味着政府能够通过恰当的财政政策安排,维持债务的稳定,不至于引发严重的财政和经济问题。可持续债务水平的高低,实际上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
“国家综合实力越强大,政府赤字率的合理上限也就越高。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通常具有更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收入筹集能力。通过适度负债有效刺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随着财政收入能力的增加,偿债能力也随之提升,从而减轻财政赤字压力。”范庆泉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国家相比,一方面,我国赤字率在过去长期保持相对较低水平,近年来一直维持在3%左右;另一方面,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仍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范庆泉表示,我国财政状况保持在健康区间,财政赤字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以审慎稳健的态度,安排3%左右的赤字率,为当前赤字率的调整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近年来较为稳健的经济增长形势,为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经济基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末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国118.7%、法国109.9%、加拿大107.5%、英国100%、巴西84.7%、印度83%、德国62.7%;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廖岷在发布会上表示,一是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是健康的、可持续的。二是我们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中国国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
记者注意到,所谓的赤字率不得突破3%的规定来源于欧盟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求各成员国加入欧盟的门槛包括:赤字率低于3%和债务率低于60%。由于欧盟在世界经济体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很多国家都将这两个指标作为重要参考,甚至视作警戒线。
范庆泉表示,赤字率3%作为警戒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际上并未得到科学论证,也并未得到理论界和政策界的确认。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国经济状况的不同,3%的赤字率限制显得过于简化,未必能全面反映财政健康的真实情况。如果严守所谓3%的警戒线,忽略宏观经济治理需要,将可能造成长期的、更为严重的国民经济损失和财政风险。事实上,近年来较多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过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稳定经济,赤字率普遍上升,也突破了所谓3%的警戒线。
刘蓉表示,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欧盟成员国被要求将赤字率控制在3%以下,这是为了推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实现成员国之间的经济、通胀、利率和财政稳定性。但是,并没有研究能够证明3%的赤字率就是财政政策效果的分水岭,统计分析也不支持3%以上和3%以下的赤字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显著差异。
范庆泉表示,财政赤字率的确定,是考虑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治理需求、偿债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决策,并非严格以某一数值作为标准。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数据显示,欧盟1995、1996年财政赤字率分别达7.2%、4.3%,当遭遇金融危机后,赤字率再度突破3%,2009-2013年分别为6.7%、6.4%、4.5%、4.3%和3.3%。对于美国,1984-2023年这40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年均值为3.8%,有24个年份超过3%,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2008、2009年赤字率分别较上年增加2.0、6.7个百分点。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2024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1.833万亿美元,为有记录以来第三高,较2023财年扩大逾8%;政府债务利息支出达到1.1万亿美元,较2023财年增长29%,约占GDP的近4%,占比创1998年来新高。
刘蓉也表示,直到如今,国际上并没有形成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准作为“国际安全线”或“国际警戒线”的共识。一方面,世界上主流经济学教科书都未将这一标准作为衡量一国财政状况的“国际安全线”或“国际警戒线”。另一方面,世界银行等权威国际金融组织也未明确指出将这一标准作为世界通用的、衡量一国财政状况的“国际安全线”或“国际警戒线”。此外,实践中,大量国家的财政赤字率和负债率已经打破了该标准。
发表评论
2025-01-11 03:44:22回复
2025-01-11 04:38: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