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机构之家

  1月9日晚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银行”,002966.SZ)连发数条公告,主要都是涉及该行股权方面的内容。经机构之家查阅后发现,主要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即大股东的持股情况、以及该行此前发行的可转债情况。

  众所周知,在二级市场整体表现有起有落、震荡盘整的同时;一段时间以来银行板块却异军突起、走出了一轮独立的走牛行情,成为了市场中“最靓的仔”。而本次苏州银行大股东拟再增持、可转债或赎回,背后情况究竟如何?是否意味着各方都继续看好板块行情、都在积极增持该行的股权筹码?

苏州银行大股东拟再增持、可转债或赎回!抢筹大战一触即发?  第1张

  大股东持股比例已达14%,并拟继续增持

  顾名思义,苏州银行的前身是江苏东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经原银监会批准后正式更名为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尽管起步相对可能略晚,但该行自成立以来,基于自身相对较好的经营治理水平以及区位优势,立足苏州,深耕江苏,全面融入长三角,整体发展较为迅速、并于2019年8月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根据iFind口径披露的该行最新3季报数据来看,苏州银行当期的总资产为6771.8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6.05%,实现营业收入92.89亿元、同比微增1.10%,但归母净利润为41.8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9%,不良贷款率0.84%、同比持平,拨备覆盖率尽管同比下降了50.47个百分点、但也仍然高达473.66%,资本充足率13.86%、同比提升0.71个百分点,净息差为1.41%、同比缩小了0.30个百分点。

  同时,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回报来看,该行历年来的分红情况也相对较为优厚,从2021年到2023年三个年度,利润分配比例分别为40.77%、30.88%和31.08%;而在2024年夏季派发后、静态股息率也达到了5.36%。而作为该行目前的最大股东,苏州银行本次披露,2019年8 月2 日到2025 年1 月8日,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发集团”)因大宗交易增持、无偿划转受让、集中竞价增持、可转债转股被动稀释等原因,导致在本行拥有权益的股份占本行总股本的比例从9%增加到14%,累计权益变动达到5%。

  不但如此,国发集团还“计划自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或购买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合计增持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部分中小银行股份挂牌转让而屡屡流拍的当下,苏州银行的股份受到大股东的增持、也必有其原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苏州银行总股本约为38.3亿股、那么国发集团大致持股5.362亿股,而根据鑫网通达信前复权数据、该行2024年度股价涨幅为38.16%,股价从2023年末的5.87元/股涨至2024年末的8.11元/股;那么国发集团在短短一年之内其在苏州银行的账面收益就高达12.01亿元!在这种驱动力下,国发集团将继续大幅增持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可转债触发赎回条件,苏州银行后续或将赎回

  这种收益水平,大股东看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看到了、苏州银行自身也看到了。

  本次苏州银行还同时公告的涉及可转债的内容,概言之:该行股票截至1月8日的19个交易日中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该行此前发行的“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 元/股的130%(含130%),即8.05 元/股;若在未来11 个交易日内有5个交易日该行股票收盘价不低于8.05元/股,将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本行有权决定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苏行转债”。

  说到底,可转债就是一种双向的博弈。站在苏州银行的角度而言,如果自身资本金较为紧张,而业绩相对一般、股价后续涨幅及股息回报水平也一般,那么可选择暂不赎回;但如果资本金较为宽裕,同时业绩、股权回报良好,那么“肥水不流外人田”,可以主动赎回。在美股市场上,各大上市公司也常常赎回自家股票,也是出于此种逻辑。

  从本次涉及的“苏行转债”来看,该可转债是于2021年4月12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为数5000万张,面值100元、总额50亿元,而期限为6年;同时,该债券的付息水平其实是较低的,票面利率为第一年0.20%、第二年0.40%、第三年1.00%、第四年1.50%、第五年2.00%、第六年2.50%。

  客观而言,这一付息水平不但明显“跑输”市场中的各类理财产品、甚至也低于绝大多数银行的贷款利率;按常理而言“廉价的资金”自然是借贷越久越好,在该债券到期的2027年前可以不主动赎回。而苏州银行本次公告,一方面,是尽到自身信息披露和告知投资者的义务;另一方面,是否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即在当前的银行股行情下,如可转债投资者未能及时转换、该行可能就要回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