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会议还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
近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会议释放出强烈的信号,问题导向之下指导有关部门以责任感、紧迫感推出“大动作”。近期的货币政策“放大招”非常有必要,财政政策要紧跟上,增量财政政策还是应该侧重于投资,而且是以长期公债来支持政府更好地做其适合做的有效投资。同时,运用财政资金,还应特别注重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增进社会和谐,使百姓的实惠按照中央的要求更加可感、可及。比如,对没有工作,也没有失业救济金的居民发放最低生活补助,所需发放的资金总量其实为数不是太多,和国债筹资的规模相比,并不构成明显压力,但对于实现社会政策托底的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以及政府形象优化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却是十分值得看重的。
贾康指出,会议针对房地产市场提出的政策都很实在,目前全国仅剩个位数地区仍实行限购政策,下一步可以更多考虑放开,甚至全面取消也是健康的,“商品房市场,在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凡是转为买方市场的地方辖区,都已没有必要再施行行政限购,这也更符合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逻辑。”
此外,贾康认为,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也是当务之急,要赶快在这方面做好一些实事,比如,可以考虑选择典型,公开处理侵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权益的一些案例,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增量财政政策还是有必要侧重于投资,以长期公债支持政府有效投资是重点工作
澎湃新闻: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您比较关注其中的哪些提法?在今年还剩3个月的时间里,召开这一会议,释放出哪些信号?
贾康:这次会议带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可以认为是针对当下具有挑战性的局面,给出意义重大的中央指导意见。带有非常之策特点的政策组合,在会议精神里其实已经勾画出来。通篇来看,综合体现了当下攻坚克难、沉着应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争取以进促稳的系统集成,和逆周期调控中扩大内需的发力加码。
会议强调“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这非常重要,即我国经济基本面上的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没有改变,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会议提出“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个“紧迫感”就是不能再等待、不能再犹豫,要发力解决问题。紧接着提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这就对应着操作性,最后落脚点是在“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换句话说,挑战性的问题可能使得年度发展目标不能如愿完成,必须付出努力来争取如愿结果。问题导向之下要以责任感、紧迫感推出“大动作”。
澎湃新闻:会议对财政、货币政策的要求依然是“加大调节力度”。目前,进一步的财政增量政策还没有出台,市场的呼声也很高,您怎么看?您认为发力方向有哪些?
贾康:首先,会议提到,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现在基层“三保”方面明显面临一些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对此,我有一条建议,运用中央特别国债所筹的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阶段性确保各级公职人员工资发放和基本运转。
还有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会议提到“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这勾画的是财政上现在可用的主力型资金支持工具及其发力的主攻方向,即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以时间换空间腾挪带来的操作余地,是相当大的,要以有效投资带动全局向好,这是会议对财政政策方面特别强调的重点。拿这些公债的资金做什么?重头戏应该是政府投资,更适合于解决非政府主体碰到市场失灵时力不能及、但客观上需要做的一些长周期的、影响全局、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公共工程项目,比如现在说的“两重”。这些项目需要顶层规划、多部门一盘棋,适合政府牵头做,现在正好是抓住逆周期调控这个机会来扩大内需,把这些事情更积极地做起来,带动经济运行回暖,也带动非政府主体提振信心,形成向好的预期,进而让非政府主体应该做的投资也活跃起来。
这方面政府适合发力的投资有特殊性,不能只看直接绩效,要更多地看综合绩效,有的项目按直接的成本效益分析看,要收回投资遥遥无期,但是其综合绩效要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当年建设青藏铁路这样的项目,是把经济功能联系到超越经济的社会、政治各个层面的综合绩效来考量和实施的。
因此,增量财政政策的一大要领还是应该侧重投资,而且是以长期公债来支持政府更好地做其适合做的有效投资。
至于财政政策发力的规模,要注意其相对而言的分量。比如,2008年我国推出4万亿元一揽子政府投资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1/10以上,而中国2023年GDP已超126万亿元,但去年四季度实施预算调整方案还只有1万亿的增发国债,今年首轮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只有1万亿,这在GDP中的占比不到1%,因此,现在加大国债规模筹资,安排到4万亿,甚至10万亿,也并算不夸张。
澎湃新闻:前述项目投资的空间还有多大?这是否会加重政府负担?
贾康:项目可做的有很多,在中国是俯拾皆是,比如,防灾减灾的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定要配合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及江河水系湖泊水库全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农田灌溉体系建设;中心区域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的停车场停车位建设,各地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的重点硬件方面的项目,等等,8年、10年也建不完。
我们的生产要素一样不缺,有钢材、有水泥、有劳动力、有技术力量、有管理力量,现在正是要发力的时候,政府做这样一些有效投资来带动内需,而这些项目做起来就有就业,跟着就有老百姓的收入,就有消费潜力的释放。其实基建方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仅就各地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而言,都得升级,地铁、轻轨等的全面部署建设要更加大手笔一些。
另外,应强调只要把公共部门负债机制运用好,这些并不会加重政府负担,因为长期和超长期国债有30年到50年的腾挪空间,非常值得利用,而且还是在安全区中利用。举个例子,1998年我国第一次发行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是2700亿元,30年为期,用于向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在当时看来天文数字的2700亿元,等到2028年要还本时,将只是整个财政支出规模的很小一部分,不足1%了。
下阶段货币政策在降息降准通道里,该“出手”时应继续“出手”
澎湃新闻:您认为货币政策接下来还应如何发力?
贾康:现在货币政策的决心和力度较大,但也有人担心“大招”过后、基本面没有支撑的话,市场景气会不会又会掉下来。要看到我们的股市现在基本特征还是政策市、消息市,放长远看更多要通过培养元气,先从基本面更好地体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让市场上较普遍形成向好的预期。中央三中全会强调的预期管理,实际上也正是针对这样的问题。这些年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基本共识,即预期是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普遍的预期怎么样,实际结果很可能就怎么样,我们得承认现在市场上存在信心不振、预期不好的情形,所谓宏观指标跟微观体验的温差,就是体现为市场信心仍然不足,怎么样把基本面振作起来,是非常关键的。货币政策在这次“放大招”以后,后面的空间应该是在降息降准通道里该“出手”时继续“出手”。但是我认为,有了这次货币政策“放大招”之后,应该紧跟着财政政策的“大招”。
向低收入人群发放最低生活补助,实现社会政策托底的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
澎湃新闻:会议也关注了消费,并且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并提出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您如何看待?
贾康:促消费的落脚点还是在改善老百姓生活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我们所有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现在促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应该更多考虑中低收入群体受益的问题。
我认为,运用财政资金,可以有重点地更好解决民生问题,增进社会和谐,使百姓的实惠按照中央的要求更加可感、可及。比如,对没有工作、也没有失业救济金的居民发放最低生活补助,可以利用中央特别国债所筹资金,财政部门经过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合作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以城乡居民身份证信息和那种疫情期间的“健康码”为载体,直接点对点发放到个人。这笔为数不多的所需发放的资金总量,和国债筹资的规模相比,并不构成明显压力,但对于实现社会政策托底的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以及政府形象优化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却是十分值得看重的。这是托底的惠民生,也是短期有化解社会矛盾当务之急意义要应做的惠民生。
财政政策应调动存量房产的潜力
澎湃新闻:对于房地产市场,会议提到的“止跌回稳”“ 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都是新提法,您认为下阶段的房地产市场将会迎来哪些变化?
贾康:房地产是中央关注的重点,此次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工作目标很清楚,就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也就意味着现在是房地产筑底的阶段,肯定不会崩盘,从大面上看不应再往下跌落。具体怎么做?“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另外还提到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政策指导,应尽快落实。比如,目前全国仅剩个位数地区仍实行住宅限购政策,下一步可以考虑更多放开,甚至全面取消也是健康的。商品房市场,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凡是转为买方市场为特征的地方辖区,都没有必要再施行行政手段的限购,这也更符合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逻辑。
澎湃新闻:财政政策在支持房地产市场方面有哪些可以作为的?
贾康:财政政策首先是要配合其他政策,把房地产双轨统筹的底托好。租房、长租房、共有产权房,财政在这些方面是可以提供特定的补贴形式的支持。保障房上有两种支持形式,一种是“补砖头”、一种是“补人头”。所谓“补砖头”就是支持新建保障房;所谓“补人头”,是以财政政策资金作为支持后盾形成优惠措施,调动辖区房产存量里的潜力,统筹安排,把房源转为租赁形式的保障房,由政府把低收入阶层的一部分住房租金运用财政补贴承担下来。财政在这方面发力,当然综合绩效更高,没有必要再以更大的资金规模去建新的保障房,而是调动存量房产的潜力。
不能以加强管理为名,对企业造成更大困难
澎湃新闻:在支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方面,会议的表述着重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为何要强调这些内容?
贾康:这些提法针对的现象,在社会上已经被热议,即因为地方政府财力紧张,一些地方开始以强化监管为名,依靠罚没、倒查、追索取得收入来提高政府收入、增加可用财力。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是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于一些不可比因素和价格因素的综合影响呈负增长,但以地方为主的非税收入增速却达到11%以上,这里面显然包含非常明显的扭曲。此次会议强调“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能再以加强管理为名,对企业造成更大的困难,要消解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造成的政府行为扭曲对于现在整个市场信心和预期明显的不良影响。
澎湃新闻:在今年还剩的3个月时间里,为完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您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做什么?
贾康:近期货币政策“放大招”非常有必要,财政政策要紧跟上,这是宏观调控最主力型的两大政策,要协调配合着做。去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实行预算调整方案增发10000亿元国债优化宏观治理的局面,就是引导预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我认为今年有必要援引过去已有的经验,真正把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贯彻好。
另外,中央强调提振企业信心作为重点,要赶快在这方面做一些实事,比如,可以考虑选择典型,公开处理侵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权益的一些案例,以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发表评论
2024-10-01 19:00:36回复
2024-10-02 00:18:44回复
2024-10-01 19:59: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