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央行公布最新金融数据,金融数据总体平稳,保持较强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11月金融数据显示几大要点:一是M2增速基本稳定,M1增速降幅继续收窄;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三是贷款规模合理增长。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清晰提及“适时降准降息”。对于货币政策的具体做法清晰度很高。市场普遍认为,随着多个重磅会议进一步释放的积极信号,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积累增多,市场有效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改善。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与总体宏观调控思路转变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费、惠民生。
M1增速降幅继续收窄
狭义货币M1增速降幅继续收窄。
11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较上月(-6.1%)回升2.4个百分点。M1增速边际回升,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经济活动企稳向好,社会信心有所改善,也受益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被纳入统计。
市场人士预计,随着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撑效应进一步落地显效,M1增速有望企稳。新口径M1与当下的经济基本面更贴切,调整后较原M1在绝对数值上有一定优化,综合来看,2025年新口径M1增速应较2024年有所回升。
M2方面,增速基本稳定。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市场权威专家表示,2023年是疫情平稳转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显加快,导致基数较高。从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11月末M2平均增长8.6%,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
不良资产核销、化债影响数据表现
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40万亿元,总体平稳。
贷款方面,1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7%,与上月末(8%)相比,增速小幅回落。
市场机构分析,11月金融数据表现主要受不良资产处置、地方债务化解的影响较大。
市场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不良贷款核减加快,长期看有利于提升金融体系稳健性。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按下“加速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
该专家表示,贷款核减会导致当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进而影响未来12个月金融总量数据的同比增速。
据市场机构测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
市场专家普遍认为,从长远看,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隐患,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也会促进区域金融稳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良贷款核销只是银行账务处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并没有改变,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
第一财经获悉,11月也有部分不良贷款是通过打包转让出售,实现不良资产整体出表,此部分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会有一定影响,但同样不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关系。
此外,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换债务,影响信贷存量。
近期中央出台化债组合拳,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并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据了解,财政部已将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合计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发行额度。
有市场机构调研,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债务,其中绝大部分为贷款,以免债券和贷款“两头付息”,估计11月全国约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还将有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
地方化债有助于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更有利于“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对于银行机构,贷款的减少转为政府债券的增加,对银行资产的影响整体中性。债务置换虽然可能减少银行利息收入,但地方专项债券的风险权重(20%)低于贷款(75-100%),债务置换后将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其中,11月的信贷结构依然存在不少亮点,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
第一财经从央行获悉,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科创领域的信贷需求正被深入挖掘。市场机构调研发现,当前商业银行都在想方设法挖掘潜在信贷需求。例如,安徽以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瞄准科创企业“信贷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核心问题,创新推出“共同成长计划”服务模式,通过“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函”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个人贷款也有所企稳。住户贷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个人房贷企稳回升。
第一财经获悉,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个人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提前还款金额减少,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
房地产市场也呈现积极变化,市场交易边际改善,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来首次转正,12月以来成交依旧相对活跃,与金融数据改善相互印证,体现出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信心的进一步恢复。
未来有效信贷需求将逐步释放。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与有效实施,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累积增多。
市场专家普遍预计,市场有效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改善,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有力有效。
发表评论
2024-12-14 04:57:19回复
2024-12-14 01:28:01回复
2024-12-14 02:55: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