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李秀梅

年内超40家险企股权腾挪:国资清场退出 外资持续加码  第1张

  战略投资、主动清仓、强制清退、被迫抵债,今年以来,险企股权变更引发的“大戏”分外精彩。12月1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不包括按比例增资扩股在内,年内已有28家险企发生了股权变动,另有14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面临潜在的股权变动。这一系列变局背后,透露出保险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股权结构调整。

  多家股东出清股份

  日前,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国民养老保险变更注册资本,新增安联投资为该公司股东,这只是年内险企股权腾挪的一个缩影。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保险业协会官网、部分股权交易平台和资产拍卖平台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不包括股东按比例增资在内的险企股权变更已经出现28起,另有14家保险公司股权被拍卖或挂牌转让,共涉及超40家保险公司。

  综合来看,保险公司股权变动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增资扩股带来的股权变更,如前述的国民养老保险就是引入了安联投资作为新投资人。二是保险公司股权因股东债务纠纷、破产等原因被迫划转抵债或被司法拍卖。年内幸福人寿股权、亚太财险股权等都曾因债务原因发生变动。

  此外,国企出于优化业务结构与回归主业需要,也导致了部分险企的国资股东退出。如北京市东城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拟转让国任保险股权,就是为了聚焦主业。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股权生变并不一定是坏消息。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股权变动可以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和合作伙伴。新的股东可能会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资源和合作伙伴,帮助其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份额。同时,股权变动也可能带来与股东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不过,虽然险企股权转让标的在持续增多,但真正成功落地者鲜有,更有多次折价却难觅买家的情况。江瀚直言,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降低,对保险行业的投资也变得更加谨慎。此外,一些险企可能存在经营不善、业绩下滑等问题,使得其股权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外资长驱直入

  与国资纷纷清仓出售不同,外资则在中国保险市场扫货。今年以来,多家外资保险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具体来说,意大利忠利保险成功收购了中意财险51%的股权;比利时富杰集团、安联投资等外资机构也纷纷投资了养老险市场。

  外资加速布局我国保险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我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政策的支持。比如,放宽外资机构在保险业的准入限制和持股比例,简化行政许可流程,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业内看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政策支持下,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江瀚表示,外资保险通过加码中国市场可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外资保险的进入可以为中国保险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和创新。外资保险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动中国保险市场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