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杲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中国内地金融业总资产约490万亿元,银行业、保险业规模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运行整体稳健,风险总体可控。
从具体规模看,监管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高达439.5万亿元。实际上,今年8月21日,监管披露,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有其必然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腾飞推动了银行业发展、壮大。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银行机构自身的市场化转型、股份制改造、境内外上市、集团化经营、国际化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其在资本实力、规模、效益、市值等方面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达4000多家,银行业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已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笔者认为,结合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在总资产稳居全球第一后银行业有四大新使命。
其一,加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适配性。
近年来,我国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的高速增长导向转向创新驱动型和质量效益型。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发重要。这一方面要求银行业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求银行业要精准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科技金融的服务能力、强度和水平,增强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动态平衡的适配性。
其二,不断增强发展质效,拓展多元化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保持合理、稳定的盈利水平对金融系统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仍高度依赖息差收入,以上市银行为例,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73%,部分银行甚至超过90%。当前,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商业银行一方面亟须加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保持利差这一基本盘的稳定。另一方面,要持续探索更多盈利增长点,拓展非息收入来源。目前,国际上一些头部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不到50%,乃至更低,对比来看,我国银行业增强非息收入占比既有空间,也十分必要。
其三,增强抗风险和穿越周期的能力。
银行业既需要妥善化解、处置存量不良资产,又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时强化对科技创新等新领域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同时,银行业还需要持续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抵御风险的“资本”。此外,银行机构也要加强对金融经济形势的研判、预测能力,避免可能出现的市场、利率等风险,提升跨周期经营能力。
其四,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银行业通过提供跨境支付、结算和融资等金融服务,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国际业务,银行业增加了收入来源,分散了大类资产的风险,增强了资产回报率,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未来,银行业在促进外资“引进来”内资“走出去”的过程中,宜持续拓展国际业务,增强跨国经营的专业性,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之,我国银行业在总资产稳居全球第一后开启了新征程,新发展阶段也赋予了银行业新使命。未来,银行业宜继续从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宗旨出发,加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大”的基础上变得更“强”。
发表评论
2024-11-26 13:48: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