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费天元
在化工贸易环节,上游想把价格卖在高位,下游想把价格买在低位,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但随着期货工具的引入,贸易商发挥期现综合服务优势,使用基差贸易等新型模式推动产业链从“对立”走向“共赢”。
贸易环节实现深度期现融合,是近年来化工产业的一大变化。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江浙地区化工贸易企业获悉,近年来,受产能投放周期等因素影响,化工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产业链企业加工利润被显著压缩。这种情况下,头部贸易商运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带动行业合作共赢,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谈生意不再藏着掖着”
化工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等特点。2022年以来,产业链企业普遍感受到行业供需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到价格上,化工品价格持续徘徊于生产成本线附近,企业加工利润被显著压缩。
嘉悦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叶辰告诉记者,一方面,当前单个化工装置的投产体量明显加大,使得前几年资本扩张带来的产能投放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大量化工品与建材及地产后端消费有关,地产周期波动影响了下游需求。此外,化工品出口目前更多是“以价换量”,出口利润也相对微薄。
在行业阶段性逆境下,化工企业对于锁定加工利润的需求非常强烈,既希望在价格高位时尽可能销售产品,又希望在价格低位时尽可能采购原料。显然,在传统的一口价现货贸易中,企业的这种“既要、又要”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但随着期货工具的引入,产业链迎来创造合作共赢模式的抓手。
物产中大嘉悦(浙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举例称,今年以来乙二醇有较好的利润修复,一度出现超过4800元/吨的相对高位价格。华东地区一些主流供应商有非常强烈的卖出远期产能需求,从而锁定企业的销售利润。但从现货市场看,价格进入高位,下游聚酯厂的乙二醇采购意愿其实并不强。“作为贸易商,我们运用基差贸易可以大量承接上游的产能,帮助他们锁定销售的绝对价格,同时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等到价格下跌,我们同样以基差模式将乙二醇销售给下游聚酯厂,帮助下游锁定相对低位的采购成本。在此过程中,价格波动风险就从原来的贸易双方博弈转移到了期货市场。”张涛说。
据悉,目前几乎所有乙二醇贸易都运用基差模式,期货工具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基差贸易深刻改变了以往贸易双方一口价交易的对立格局,实现了销售、采购及贸易各方的合作共赢。“谈生意不再藏着掖着,大家现在终于能敞开谈行情、谈技术了。”一位产业链人士感叹道。
探索含权贸易3.0模式
化工产业民营资本众多,且集中于对衍生品市场接受度较高的江浙地区,因此化工贸易的期现融合创新始终走在商品市场前列。随着化工产业链对价格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期权等更高阶衍生品的运用加速推进。
江阴市金桥化工有限公司从事苯乙烯贸易近20年,在公司基础化工事业部总监游铃嘉看来,我国苯乙烯贸易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迭代升级。
“2019年之前,苯乙烯贸易是1.0版本,市场完全以固定价格进行采购和销售;随着2019年苯乙烯期货上市,开始进入2.0版本,基差贸易逐步普及,最初客户运用前点价模式进行价格锁定;此后,后点价模式也逐步被产业接受。”游铃嘉说。
金桥化工的套保比例变化能够生动诠释产业链贸易模式的更迭。据介绍,2019年公司苯乙烯套保比例约20%,2020年套保比例约40%,2021年、2022年套保比例约80%,2023年之后盘面套保比例接近100%,即公司的苯乙烯贸易几乎全部以期现结合的模式进行。
2023年5月,苯乙烯期权上市,产业链迈入含权贸易的3.0时代。游铃嘉表示,含权贸易把客户的需求转化成期权,然后嵌套于贸易环节,根据客户的需求、时间要求,会有不同的产品设计。含权贸易能够满足产业链企业的定制化风险管理需求,包括在行情不确定性较大时为客户提供二次点价等。
今年以来,含权贸易在化工产业链中加速推广。一方面,贸易商通过人才培养、案例积累等方式不断提高对于期权的认知,提高期权方案的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产业链企业也在加深对期权工具的认知,包括如何看待期权的风险与收益等。目前,具有保险熔断功能的期权方案在产业链颇受欢迎。
期现结合助力化工品“出海”
近年来,我国化工品出口量保持增长态势,贸易商纷纷拓展海外布局,串联起国内外市场的化工供应链条。产业链企业普遍表示,在化工外贸中,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越来越多海外客户密切关注中国期货市场走势。
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宁波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一的贸易企业,2023年进出口总额达57.99亿美元。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产业链运营商”,通过“期现联动、工贸结合、产融结合”的运营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运营服务。
中基宁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烯烃产品加速出口,据跟踪观察,今年聚丙烯(PP)出口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公司的出口方向也从原来的东南亚市场拓展至非洲和南美市场。
“运用期货工具增强出口价格竞争力,主要有两个途径。”该负责人表示:一是,公司接受国内石化企业的出口长约。出口窗口期往往在价格下跌时打开、价格上涨时关闭,在价格上涨时公司会通过套期保值对长约形成的库存进行风险规避和价格优化,待价格下跌后出口;二是,在价格较低时海外客户希望采购2到3个月交货期的远期货物,公司会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提升自身价格竞争力,同时满足海外客户的远期采购需求。
与此同时,海外企业也逐步重视中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以聚丙烯期货为例,国外没有类似的期货品种,因此不少东南亚工厂和贸易企业都会关注中国的期货市场走势,通过中国聚丙烯期货的价格波动、期限结构,来构建自身的采购销售节奏。”上述负责人说。
金桥化工常务副总经理何晓东表示:“近年来公司给外资企业做培训,其中有不少世界500强企业。他们都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充满兴趣,尤其关注期货如何融入现货产业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表示:从中物联大宗分会对典型供应链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看,供应链企业运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的能力越强,其生产经营越稳定,企业发展质量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同行企业。从整个产业看,培育壮大一批具备期现货市场一体化运作能力的现代流通企业,不仅有利于降低社会存货水平,提高存货周转效率;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率和资产负债率,对促进我国化工等大宗商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2024-11-22 18:56:41回复
2024-11-22 09:02:46回复
2024-11-22 07:29: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