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国家能源局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水电新增797万千瓦,风电新增391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6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37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突破2亿千瓦。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4.7%。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34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3%,与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13953亿千瓦时)基本持平,超过了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721亿千瓦时)。
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保持较快增长,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和活力。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稳步增长。甘肃、新疆、辽宁、黑龙江、河北一批集中式风电项目加快推进。集中式光伏方面,云南、新疆、青海、内蒙古、山东、河北在建项目投资加快释放;分布式光伏方面,江苏、浙江发展提速,安徽、广东投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能源新业态投资加快释放。今年前8个月,新型储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1.0%,抽水蓄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45.5%。四川、江苏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加快释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企稳。甘肃、新疆、青海一批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内蒙古在建绿氢制备项目、河南在建加氢设施项目持续形成有效投资。
新型储能调用方式持续完善
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长,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近日,面对光伏反向上送功率超过全市用电需求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挑战,国网淮北供电公司通过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调用储能参与调峰,确保了电网平稳运行。
“安徽淮北市新能源已呈现装机规模高速发展、低压并网比重提升发展格局,电网安全运行面临一定挑战。”该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朱嫔嫔表示,2024年以来,已调用储能参与调峰73次,消纳新能源电量57.6万千瓦时。其中,淮北谭家变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站率先针对储能装置实现与省地调主站自动发电控制联调,这给储能参与区域电网调峰开了个好头。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保持快速增长。截至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装机稳步增加的同时,新型储能调用方式持续完善,利用水平逐步提升。据电网企业统计,1月至8月,全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260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约620小时。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220亿千瓦时,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30亿千瓦时,内蒙古电力公司经营区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10亿千瓦时。
通过科学调用新型储能,电力保障更为有力。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20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积极引导各地科学建设并合理调用新型储能,在传统电力保供手段基础上,推动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完善新型储能发展政策体系,引导新型储能科学配置和合理调用,促进新型储能在更多场景发挥功效,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一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落地实施,多个构网型储能项目开展验证。”边广琦透露,将依托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进步。
提升安全可靠替代能力
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还需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近期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时期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为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水平,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变电主设备健康状态评价和可靠性分析平台不久前上线运行。该平台可利用现场多维运行监测数据,对变电主设备健康状态和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诊断与分析。
“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加,特高压系统加速建设,变电设备安全挑战较为严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主任杨宁说,精准评价设备运行状态是未来管理的关键。中国电科院自主研发的可靠性分析算法,为检修决策提供精准支持,显著提升设备检修质效,有效应对了特高压系统带来的安全挑战。
针对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意见》提出,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功率预测、智慧调控能力。推进柔性直流输电、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等先进技术迭代,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持续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配电网调度机制,提升配电网灵活性和承载力。多元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强灵活电源、抽蓄和新型储能应用。
对于如何强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措施,张星表示,将完善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全面落实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要求。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机制,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机制,支持各领域各类主体投资可再生能源替代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王轶辰)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赵宇辰
(转自: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
发表评论
2024-11-21 17:03:12回复
2024-11-21 20:15:03回复
2024-11-21 20:43:33回复
2024-11-21 22:22:00回复
2024-11-22 01:50:52回复